流行的速度越来越快,服装销售也从季末清仓向当季打折转变,特别是一些知名品牌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率先一步大规模打折。其他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为避免客源流失,也会陆续开始大规模打折。如今消费者已养成了“不打折不买”的消费心态,商家普遍只能依靠打折来吸引顾客。
尽管折扣力度不小,但消费者依然认定“买的不如卖的精”。这不是没道理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不具有议价能力,有时消费者以为得了便宜,但实际上没有哪个商家会做赔本买卖,消费者在这种讨价还价中似乎永远占不到便宜。有时,打折的背后是价格的虚高。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查出20多家百货服装商场存在“虚高原价再打折”的虚假促销行为,发改委联合中消协发出通知,要求全国百货商场推进明码实价。
要让价格回归诚信已成为越来越多百货商场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放开不等于价格放任自流。目前,很多商家习以为常地不标真实销售价格的行为已涉嫌误导和欺诈消费者,一些不加节制、愈演愈烈的促销活动也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不健康的竞争环境同样会使一些以质论价的优良商家受到伤害,而中国消费者潜意识里往往有种“一分钱一分货”的想法,这场混乱的市场博弈中,如果最后赢得更多利益的是不良商家,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好商家向不良的方向靠拢。这些行为在挑战了公平诚信的商业伦理之后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
做生意靠的是名声,而名声的取得是经年累月的信誉积累,如今有商家要“走捷径”、“玩手段”,结果呢?得不偿失。与其一年四季处心积虑地打折,商家倒不如把价格定得再实在一些,让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加良性,品牌的发展才能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