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巴山兰花小区,弹棉花、做棉被生意的手艺人,怎么也想不到,白花花的皮棉,隐藏着的“潜规则”竟,“做这行10多年了,今年缺斤少两特别严重。”何志军说。
炎热的天气里,因为棉花闹心的,还有在朝天门做棉质内衣批发的老板杨林。
望着仓库里,堆得高高的各式新款秋季棉质内衣,拿着厂家整体涨价30%~50%最新的报价单,在服装界摸爬滚打已有10年的杨林,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做最坏的打算。
去年,“棉里藏针”曾让很多揪心。但那个时候,它离市民的生活似乎还很远。然而随着时间的发酵,“棉里藏针”的威力正悄然显现,秋冬季棉质衣物、各类床上用品,大幅涨价30%~50%,市面上,原料则疯狂的棉短斤少两超过10%。
短斤少两的原棉
外包装上,显示的毛重是86.8公斤,生产年月为2010年12月。
而82.6公斤,则是7月18日,何志军从借来附近的一个废品回收站的拓秤,重新复称时,笔者看到的数据。这包从我市最大棉花批发地新疆托克逊,买来的棉花。
“现在棉花价格本来就高,短斤少两这么多,如果我足额转卖给周边的居民,只有亏本的份。”在何志军看来,将这些短斤少两的事转嫁给做棉被的消费者,显然不现实,“在小区里做生意,最讲诚信二字。”何志军很无奈,只能选择向批发商讨说法。
而在我市最大的原棉批发地,建桥工业园,刘姓批发商向笔者大倒苦水,今年批发棉花短斤少两,全是因为去年那波棉花炒作风造成,不少厂家在去年年底那波疯狂行情中,纷纷选择短斤少两。“我们遇到最多短斤少两的棉花达到过10%。”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批发商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