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蜗居》的电视剧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广电总局因此还专门提到《蜗居》并提出了所谓的“批评”。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批评电视剧《蜗居》“有很大的负面社会影响,靠性、靠荤段子、靠官场腐败、靠炒作来吸引眼球,社会影响低俗、负面”;同时,自去年“蚁族”这个词也开始大量出现在网络了媒体上,这源于《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出版。无论是“蜗居”还是“蚁族”,都是反应了80后一代为了生存和理想,被现实生活所裹挟的处境,虽然不敢完全说是“悲惨世界”,但这确实是许多80后一代的日常生活、工作的真实写照。
广电总局李司长说“蜗居”很低俗,价值取向不对,也没什么错,因为他本人不需要“蜗居”,也不是“蚁族”,以上这些情况跟他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理所当然的引不起他的“共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阳春白雪”跟“下里巴人”自然不能说到一块去了。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要阐述的重点是作为刚进入销售或营销这一行业的“新人”,他们要选择怎样的一种职业生涯或者人生轨迹。对于80后一代做“房奴”做“蚁族”这样的两种选择方式,或者说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而对于90后一代,后续的大部分人,包括应届的大学毕业生等,这两种方式或者还是无法避免。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做“蜗居”,什么叫做“蚁族”?
“蜗居”和“蚁族”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分别是这样的:蜗居,比喻狭小的住所。著名作家六六以此为题,于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蜗居》,小说围绕住房问题讲述了现代都市青年的情感故事。小说后被改编成为电视连续剧,于2008年上映;“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
他们如何的悲惨,如何的压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可以去看同名读书或者相关的电视剧,“蜗居”和“蚁族”也许是2009年最能代表中国年轻人生存状态的两个名词了,笔者认为,要远远超过“被”、“钓鱼”、“不差钱”等词汇。
不管怎么有争议,这两个词汇跟我们身边的情况非常吻合、非常贴近,有时候,笔者在想,中国的经济每年都在高速增长,GDP已经达到30多万亿,但似乎很多年轻人并没有什么幸福感,很多年轻人都在大城市“蜗居”,或者成为大城市中的“蚁族”。
作为一名新入行的销售人员,或许你马上就会碰到这两个词汇中的一个。要么“蜗居”一隅;要么成为“蚁族”,除非你是“官二代”,“富二代”的一员。
如果你加入了销售行业,而本身的家庭和经济条件又很一般,你会选择那一条路呢?
从很现实的角度来说,肯定像“蜗居”中的海萍一样,想尽办法把自己变成“房奴”,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家,没有归属感,感觉自己是大城市中的一个“局外人”,尽管那个“自己的房子”付了首付还要按揭20年或者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