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而当前多变的国内外产业环境给中国纺织服装业者当头一棒: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际债务危机频发,国内银根缩紧,以及劳动力、地价、能源、物流价格上涨等。对于外贸型制造业来说压力更大,如关税、贸易壁垒,还有其他国家竞争对手对于当地纺织服装行业的政策性扶持等。您认为该如何合理规避和从容应对这一动荡的产业经济运行环境?
胡发祥: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最早开始市场化运作的行业之一,它的自我调节应变能力相当强劲。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
纺织服装产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基础之上的。尽管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都遇到这样或那样问题,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但是消费需求还在。只要我们主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和增强自身竞争力,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就国内市场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人均收入增势显著,城市化率大为提高,这为纺织服装的国内消费市场份额放大提供了必要条件。当前行业增长驱动因素正由出口拉动向国内消费转变。这是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精神完全吻合的。
再看国际市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基数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尽管近期部分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不振,造成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率下降,而且由于我国成本较快上涨,有些产品订单有向其他国家转移的迹象,但总体上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出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月至7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了25.3%,表明我们的竞争优势还在。我国国际竞争优势的源泉已经从过去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向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而且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增强,出口产品结构正逐渐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据我们测算,今年1月至7月纺织服装出口总金额增长中,出口价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8.9%,远高于出口数量增长的贡献率。
虽然出口价格的增长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但也有我们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因素在里边。由此可见,我们的出口发展方式正在出现转变,不是简单地追求出口数量的增长,而是追求出口的效益,出口也要可持续发展。应该看到,这是可喜的进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要积极引导更多的企业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加速这种转变。
记者:服装作为产业链条的终端产品,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相对集中,如面辅材料的健康环保利用,加工制造的能源节约、资源再生,还有废弃服装的自然降解问题等。您认为服装企业要怎样做才能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胡发祥:服装企业要了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义上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结于一点就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