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建材房产 » 正文

楼市调控终现挤出效应 开发商割肉自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16 11:15:25    来源: 21CN房产频道     评论:0
导读

在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之下,楼市终于出现了久违的挤出效应。国资委也因此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以往通过行政手段,而迟迟得不到解

在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之下,楼市终于出现了久违的挤出效应。

    国资委也因此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以往通过行政手段,而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央企退出房地产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而原先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地产公司也开始转向,挖矿自救。这与以前大批制造业企业纷纷涌入地产行业,78家央企在“清退令”后,迟迟不肯退出房地产领域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开发商割肉自救

    在楼市持续调控及限购、限贷、限价等调控政策的重重压力下,全国一些城市房价已经有了大规模松动的迹象。

    少数城市开发商的“价格战”即将来临,众多开发商也不得不顺应这种舆论趋势,纷纷绞尽脑汁创新出形形色色的所谓的打折优惠活动。最为吸引眼球的就是:有媒体报道,北京通州楼市五折销售的,还有媒体报道中国楼市均价最高的城市—温州出现抛售楼盘的现象。这种现象,仿佛2008年的楼市再现。

    来自市场的消息显示,北京通州、大兴等地的楼市,只是降价当中的急先锋。市场统计数据显示,通州房价降价10%左右。温州的楼市也出现5%-8%的下调。

    还有一点与2008年的楼市相类似的是,闹剧再次上演:因为降价引发的业主维权事件再次上演。先期购买房屋的华业地产业主,在开发商降价10%以后,一定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后来在开发商息事宁人的五点意见之下,才使事态得以平息。

    虽然,上海同策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市场高折扣楼盘或所谓抛售楼盘乃是报高价格再打折的市场策略调整的结果。但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全国一些城市的楼市已经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北京的新建商品房库存量已经达到11万套,创下历史新高。专家预计,“金九银十”,京城房价或迎来更深幅度的降价潮。而这种调整压力正在向全国蔓延。

    中国指数研究院9月1日的报告显示,上海、深圳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8月环比下降0.41%,为去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环比下降。

    这显然不是最坏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并没有放松的迹象。根据住建部先前公布的新增限购城市的五条标准,不少二、三线城市将陆续出台类似限购政策。这将使羸弱的楼市雪上加霜。根据北京中原地产的统计,从去年10月至今年7月,通州的去化率只有22%。华业地产等房地产公司的降价,就是为自救而进行的割肉之举。

    国资委的意外收获

    楼市的羸弱表现,让习惯于“赚大钱”的开发商遭遇挫折,中小房企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了。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房企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地下,欲将业务从地上搞到地下去,通过“挖矿”来“自救”。8月15日,中弘地产公告称,拟以6000万元资金收购北京金朋仁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汪清鑫兴矿业有限公司49%股权。

    而此前,还有ST珠江、新湖中宝、中天城投、鼎立股份、嘉宝集团、万泽股份、中珠控股、西藏城投、香江控股、侨鑫地产等企业涉矿;割肉自救的华业地产也准备投巨资新疆玩矿。

    市场哪个题材好,这些公司就往哪个题材上靠。此前地产景气的时候,这些地产企业就蜂拥入驻。现在矿产概念好,就投矿。东北证券地产行业分析师高建认为。这也从一侧面验证了小房企的生存压力将会加大,并逐渐被淘汰,地产行业整合将逐步加快。

    地产调控对于国资委来说,可以说有了意外的收获。自国资委于2010年3月发布主业非房地产的78家央企“清退令”后,相关央企“退房”进展相当缓慢。据国资委副主任邵宁2011年初透露,2010年仅有14家主业非房地产业务央企退出市场,2011年的目标是20家以上退出。如今,在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之下,越来越多的非主营房地产央企纷纷开始转让旗下地产业务。8月29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转让旗下北京新城广场房地产有限公司股权和债权的公告,这是进入8月以来,第6例央企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房地产业务。 如上看来,2011年20家央企退出房地产的目标有望完成。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962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