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D峰会于9月20日在洛杉矶奥斯卡发奖的柯达剧院旁的Hollywood&HighlandCenter召开,分为影视、游戏和手机三大版块,3D实况转播占有重要比例。会场外围是RealD等等多家世界顶级3D公司的产品展示区。虽然今年参与人数较去年略少,但各个有备而来,都是已经在3D影视行业折腾出动静的行家里手,对话更尖锐,问题更直接。2010年3D峰会正值《阿凡达》全球热浪未平之时,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对3D影视的未来无限乐观,主要的焦点在2D转3D是否可行。显然2011年对于3D影视来说是略显尴尬的一年,《阿凡达》后叫好又叫座的3D作品并不多见,而3D电视从硬件到内容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预期。本届峰会上业内关注的重点也明确的指向了更实际的方向――如何提高现有3D作品的用户体验。这不仅是影片质量本身,而更是有关3D放映,包括放映手法,屏幕和眼镜,等等各个细节,3D电影的放映标准在这三天的峰会上得到了最集中热烈充分的讨论,甚至《美国队长》的出品人大声疾呼:如果不建立好的3D电影放映标准,影视制作公司就应该拒绝在电影院放映3D电影!
9月21日星期三中午,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技术搭档文斯佩斯出席了峰会,发言并展映了他们两人的3D设备服务公司的最新3D资料片。卡梅隆本人依旧对3D的未来非常有信心,但他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卡梅隆认为3D电影的繁荣要依靠3D电视的推动,“就像许多年前黑白电影往彩色电影的转变,一直有电影人在尝试彩色电影,但都没有普及开来,直到彩色电视的出现。当彩色电视走进千家万户,霎那间所有的电影都不得不是彩色的了。”卡梅隆和佩斯的3D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技术先锋,他们的策略并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只租借器材,并在拍摄过程中根据该影片制作方的要求,不断的升级和改造3D器材,为客户提供连续性服务。卡梅隆笑言:“这种感觉很棒,就像自己制造汽车,再开去赛车,在赛车过程中发现汽车引擎的新问题,再回炉重新改造车。”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卡梅隆鼓励所有导演心无旁骛从艺术出发去创造,不要过度担心技术方案,他的团队来负责解决一切技术问题。最后,卡梅隆依然抨击了时下流行的2D转3D,表示很多这样的作品就是2.2D,2.4D,而不是3D。但是他不忘推荐自己的正在用转换制作的3D版《泰坦尼克号》,声称他自己当年2D拍摄的时候手法就很接近理想中的3D手法,所以现在转换成3D效果就比较理想。
3DChina的CEO白强是本次3D峰会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演讲者,与来自美国,欧洲、印度等等的3D专家共同讨论了“3D电影的国际市场”这一主题。在座谈中,主持人频频发问中国3D市场的状况,台下不少听众也能呼应说出中国2011年3D电影银幕的数字和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大中华地区已经是好莱坞3D电影最重视的海外市场之一。谈到中国本身的3D电影创作时,白强先生坦率的解释了国产3D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的艰难:3D需要的经费高;中国影视行业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传统上较弱;适合中国的3D题材有待开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