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好了吗?想清楚了吗?”新光中层管理者张浩(化名)自问,“否则,我们怎么会同一个错误犯两次?”他指的是新光在2005年末至2007年初先后失败的两个零售专营店品牌——“新光精品”和“新光密友”。
原来,在2005年10月隆重的战略研讨大会后,“新光精品”专营店便很快诞生了。按照项目负责人虞泽宇的思路,“新光精品”主要以较高价格卖一些新光饰品中的热销货,服务规范,例如让店员站在门口大喊“欢迎光临”。然而,由于产品、服务缺乏特色、价格偏高,短短几个月后,“新光精品”便以虞泽宇的离职告终。
出人意料的是,在新光精品夭折后不久,另一个专营店项目——“新光密友”仓促登场。这次,以陈福星为首的团队提出要学习“流行美”的服务式销售理念,实行顾问式销售,并在店里设立互动区。但关键问题仍未解决。产品如何差异化?给顾客提供什么附加值以支持高价格?新光批发导向型的生产体系,又如何支撑量少价高的零售模式?于是,新光密友的拓展又很快陷入窘境。恰逢虞泽宇又回到新光,周晓光再次派他执掌新光密友。虞泽宇一上任就推倒重来,重新搬出新光精品的经营思路。最终,新光密友也没能熬过2007年的春天。
新光的员工和经销商们还没缓过劲,新光又推出了“逗芙”和“天女至爱”两个高端品牌,且将“新光”升级为专营店品牌,同时新建了“希宝”品牌,今后将替代“新光”成为批发渠道的主力。粗算下来,新光集团两年多竟做了6个品牌。如今两个夭折,“逗芙”和“希宝”一直没有起色,“天女至爱”刚开了几家店,路途遥遥,而“新光”专营店仍然盈利能力不强。
据一位内部人士说,在新光密友挫败之后,周晓光让虞泽宇深刻总结教训和经验。“他虽然上交了厚厚一叠总结,却没弄清楚最核心的商业模式,只是将操作的细节逐一梳理,比如应该如何培训店员、如何陈列。可弄这么多细节有什么用,新光需要的是一句话:什么是正确的商业模式?!”上述新光的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说。
长期困扰周晓光的一个焦虑是:人才之缺。常年在外奔波、活动的周晓光需要一个懂营销和品牌运作的“CEO”来为新光主导转型。现任新光饰品公司总经理陆晓忠是一个忠诚、善于管理的职业经理人,但由于是生产部门出身,缺乏营销经验。
然而,新光的家族企业体制、股权高度集中、创业元老众多等情况似乎为人才的引进蒙上了一层灰影。周晓光不是一个热衷封闭的老板,她从1999年就引进台湾的一位职业经理人,为当时管理粗糙的新光制定了一系列规范。2002年,周晓光又以200万元年薪空降了一名职业经理人刘清昆。此后5年,新光一路狂奔。刘清昆不仅擅长管理、激励,对转型也很有兴致。不过,由于矛盾激化,刘清昆在企业转型刚起步时便离开了新光。对于其原因,内部众说纷纭。一位新光的高管向记者暗示,刘有些“功高盖主”,且刘曾对他说过,感觉干了几年还是得不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但周晓光并不这样认为,“我不信任他,他怎么能做出这么多成绩?主要是他后来有些缺乏激情了,职业经理人,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在新光11月7日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周晓光的丈夫、副董事长虞云新宣布他将负责起主业的转型,在他发表完质朴的演讲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