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在入世十周年这个节点,笔者在温州和北京采访了有关各方,试图还原一家鞋企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历程。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的战役。随着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从互补向竞争与合作转化,未来经济摩擦和贸易摩擦势必大大增加,敢于并善于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国家和企业贸易权益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类似的案例也就有了超越输赢的意义。
“这场官司必须打,输了也是赢,赢了就更赢!”
“这场反倾销官司打了这么长时间,到今年3月底终于说拜拜了。”12月8日,被称为“中国反倾销第一律师”的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蒲凌尘律师在谈及过去5年的经历时长舒了一口气。在他看来,中国制鞋业发展迅猛,让以意大利为主的老牌制鞋国家感到了很大的威胁。
1995年,欧盟就以我国鞋类对其出口猛增为由,对中国输欧皮鞋实行严格的配额限制。到2005年1月1日,我国入世3年过渡期正式结束,此配额限制才取消。
但中国鞋并未能从此畅通无阻地走向欧盟市场,同年,欧盟又开始反倾销调查。2006年10月7日,裁决向中国出口欧盟的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为期两年。1200多家中国鞋企受到影响,奥康是其中之一。
“所谓倾销,就是销售价低于成本价。欧盟至今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们选择巴西作为第三方国家,用在巴西生产一双皮鞋的生产成本作为中国鞋企制作一双鞋的成本。”蒲凌尘说,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在劳动力成本、制鞋工艺与技术及鞋企规模等方面有巨大差距,所以在巴西生产一双皮鞋的成本远远超过在中国制鞋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