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家访谈 » 正文

稻盛和夫们流行的背后:中国企业需找回经营之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03 13:26:57    评论:0
一位知名学院管理学者表示,稻盛和夫等日本企业家固然值得尊敬,但近20年来,许多日企在走下坡路,某些甚至已失去竞争力,日本企业家“用不着”如此频繁布道。

    这透露着中国产业的自信,早有苗头。7年前,张瑞敏就曾表示,在全面质管层面,全球没有一类厂商超过日本制造企业。但他认为下阶段胜出的企业应是“做得对”,仅靠规模、质管无法保证取胜。他强调许多日本巨头已失去创新精神。

    东软董事长刘积仁则有些敬畏。他曾表示,更愿向老一代日本企业家学,因为他们经历产业的许多阶段,而中国企业还没走到这一阶段。他举例说,当东软成立10年时,富士通80岁的董事长跟他说,企业走过10年,刚开始知道做什么。他把这话转给东芝高层,后者表示走了40年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在与日本企业合作多年后,他表示,美企侧重股东与金钱,日企侧重人。如要做长期投资,更愿找日企。

    “在管理经验上,中国还处于日本80年代的水平。”白益民有些批判地说,许多人认为日本经济沦落,从而认为日本产业、企业失去竞争力,这是误解。

    他否认日本失落10年的说法。在他看来,日本GDP下滑,乃是因为大量制造业迁至海外,仅中国便有1万多家企业,吸收日本企业家管理经验,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曹岫云表示,学习日企不是生套具体做法,而应学习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经营理念,因为,这些不会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过期。

    他说,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对欧美企业模仿得已经惟妙惟肖,动不动就谈财务报表、资本运作等,但往往忽视员工与社会。

    “在稻盛和夫看来,如果一个企业只是财务上成功,只对股东好,对员工不好,对社会缺少责任,那算不上成功,也不可持续。”他说。

    但这种对于精神层面的强调,是否忽视企管中的量化指标?曹岫云说稻盛和夫对日航的改造过程中,每个指标都可量化到每天、每小时,等于“天天出报表”。

    白益民补充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制造企业曾引领全球经营理念,大批欧美企业家到日本取经。    

    这一幕原本可以顺利延续。他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欧美产业界开始对亚洲尤其日本产业发展模式大加贬斥,甚至认为正是它拖了美国的后腿。于是,欧美企管理念再度以救世主形象大行其道,这也是1997年之后MBA学位大受追捧的产业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是率先起来反思的国家。”白益民说,稻和盛夫等日本企业家在中国宣讲的东西,一点都不神秘,大部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内容,他们的经营成功,恰恰说明,过去多年,“中国企业丢了自己的经营之根”,必须重新找回来,这比请几个日本企业家帮助拓展日本市场更有价值。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1682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