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服饰资讯 » 正文

广交会带来“洋外衣” 中国企业当自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0 09:17:2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论:0
导读

日前,被视为2012年末和2013年初外贸风向标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广州落下帷幕。由于世界经济尚未回暖,此次广

日前,被视为2012年末和2013年初“外贸风向标”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广州落下帷幕。由于世界经济尚未回暖,此次广交会交出的成绩单并不美好。

  然而与广交会成交金额、参与人数双双下滑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此次广交会上向中国企业“出售或者出租意大利老品牌”的意大利商人罗曼·杰罗诺克生意兴隆——许多本土企业争相抢购“洋品牌”,最高价甚至超过百万欧元。

  据了解,此次除了国人较为熟悉的家具、服装、纺织品等传统行业有意大利品牌可供出售或租赁的以外,还有不少本土企业在求购体育用品、小型家电、餐具等领域的意大利品牌。

  若仔细分析,本土企业购买洋品牌的目的或动机无非是为了开拓海外销路,或是为了给内销增添“光环”,令产品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

  “一方面,中国企业透过购买洋品牌来开拓海外销路,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减少进入海外市场的阻力,增加企业销售量;同时国际市场的考验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技术含量,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另一方面,至于给内销增添‘光环’则主要是‘品牌’在起着关键作用。企业抓住国内消费者对进口洋品牌的信赖,可以更好地开拓国内市场,满足消费者心理方面的喜好,有利于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和推广。”

  事实上,品牌“洋味重”的现象在服装、家具、家纺等行业中一直长期存在。

  在国内市场对企业品牌价值评价尚无明确定量标准的情况下,是否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也许可以简单衡量一个品牌是否受欢迎。目前在服装业有51个产品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其中含有英文字母或以英语译音为名的品牌有30个,品牌“洋化”现象非常普遍。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从改革开放之初留下的“国外品牌好于本土制造”印象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53.3%的国内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比较有“洋味”的服装品牌,认定国内品牌的仅16.7%。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服装等时尚类消费“崇洋”倾向更明显。

  “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和洋品牌的质量评价有很大差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青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消费者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以准确评价产品质量的好坏。而同样的产品,消费者对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信心不同,自然会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由此来看,本土企业购买“洋品牌”的确是出于市场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购买”结束并不代表未来产品销量便可“高枕无忧”。

  “一个品牌背后往往承载着消费者对企业的信心评价,为了维持品牌价值,企业必须注重对消费者信心的维护,而这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产品本身的质量能给予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刘青认为,如果企业只是披上“洋外衣”,不从根本上持续改进产品质量,购买“洋品牌”将最多带来短期效果而非长期效益。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中国消费市场将面临更多外国知名品牌的选择。对企业来说,培育一个知名品牌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需要企业文化、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实践。购买洋品牌的行为,可看出我国企业对品牌的重视。”朱庆骅指出,在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转型,对一些“微利”企业来说,通过国外知名品牌带来的品牌效应也或许能在短期内为自己赢得了一丝喘息空间。“但中国企业要想在长期内获得更好发展,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中国产经新闻报)

 
关键词: 广交会 洋外衣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521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