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服饰资讯 » 正文

北大博士朱怀江:鞋服业收购洋品牌初显“放放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25 20:13:04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评论:0
何炎灿将轰轰烈烈的“皮尔卡丹”收购案当做一个实例说明了她的观点。据大众网报道:6月24日,青岛即墨的鲁先生花1395元在城阳利群购物广场的皮尔卡丹买了一件T恤,结果才穿了一个月就出现了7、8个小洞洞,而且商场非说是人为因素不给退也不给换,鲁先生很生气,随后对此进行了投诉。

    何炎灿认为,中国一线商场陈列的那些“洋品牌”,很多是中国本土鞋服企业收购的,一些“洋品牌”的品质很难和其品牌文化相融合。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也认为,蕴涵中国文化的本土服装品牌容易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也将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收购的“洋品牌”,“你即使入了股,文化上也做不了主”。

    收购“洋品牌”不是走向高端市场的唯一途径

    收购了海外知名品牌就真的能抢占国际高端市场吗?

    何炎灿认为,国内高端鞋服品牌缺失是我们收购“洋品牌”的原因之一。我们收购“洋品牌”,关键是承袭“洋品牌”悠久的品牌文化,将高端品牌的文化价值赋予我们的品牌新的品牌生命。有人说“国内鞋服品牌历史短,文化积淀薄,难担高端重任”,这是无稽之谈,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国鞋服品牌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中国本土品牌走向高端已成必然,现在中国本土品牌的鞋品如百丽早已走入高端品牌之列。与此相反,2007年百丽收购了FILA在中国的品牌经营权,截至2008年年底,该业务亏损了3218万港元,最终百丽只得选择将其出售。FILA是源自意大利的国际著名运动品牌,安踏收购后,FILA在中国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不及百丽和吉尔达。目前,FILA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和高端形象都日趋边缘化。

    朱怀江告诉笔者,中国鞋服企业收购“洋品牌”的“羊群效应”应该引起我们重视,收购“洋品牌”不是走向高端市场的唯一途径,反而可能会带给我们许多困惑。收购“洋品牌”只能是中国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犹如“抱养别人家的孩子,付出再多也买不来血缘关系”。中国鞋服业要繁荣昌盛,走向全球市场,必须构建和发展本土自有品牌。

 
关键词: 鞋服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258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