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对礼品的类型做一个区分。国际著名人类学家阎云翔指出,礼品可以分成两类:表达型礼品和工具型礼品。表达型礼品是用来表达送礼者对受礼者的情感的,它既可以是送礼者自觉自愿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是按照风俗习惯的要求而不得不进行的情感表达。相反,工具型礼品则是为了实现某种功利性目的的手段。求人办事所送的礼品,就属于工具型礼品。阎云翔还认为,表达性礼品所反映的是送礼和受礼双方的一种长期性关系,而工具型礼品则往往只涉及短期的人际关系操作,是为了交换利益或服务所进行的馈赠,它所图的就是受礼者的利益回报(如受礼者通过实施自己所握有权力的影响力或提供自己所控制的资源来作为回报)。那么,为什么工具型礼品会在当今社会盛行呢?
“有所求”催生工具型礼品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要求人办事”。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办什么事,以至于要求人?第二,求什么人来办事?
我们先来看看“办什么事”的问题。人们之所以求人办事,往往是由于个人按照正常的途径难以获得所要的资源、机会或信息。如果正常途径可以达成个人的既定目标,人们就不必劳神费力去送礼求人。因此,工具型礼品的盛行,一定是跟某种“短缺”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短缺”,既包括物质资源的短缺(如紧俏商品),也包括机会、信息和服务的短缺(如入读名牌小学、让名医来动手术、就业、提干或升迁、招标内部信息等)。一般来说,越是唾手可得的东西,就越没有必要去求人,因为求人办事也是有成本的。因此,我们求人所办的事(即“办什么事”),往往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该东西对当事人比较重要;第二,该东西处于短缺状态,按照正常的途径难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