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倾的孪生兄弟是右倾。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批评“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还批评有些人,“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
中国市场的不成熟,该活的做不大,该死的死不掉,先进与落后共存。长期存在的这种市场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不懂营销照样能活”、“小企业也能赚大钱”、“一招鲜就能吃遍天”、“跨国公司没什么了不起的”。
尽管“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讲得太多了,但沉浸在“落后照样赚钱”中的多数企业最终被不断升温的市场经济的“开水”烧死了。
把短暂的成功当作永久的成功,把阶段性的胜利当作最终的胜利,把某个阶段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中国企业犯了太多的经验主义错误。20年前,当把“满负荷工作法”写进“企业宪法”时,这样的错误就没有断过。
毛泽东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深刻意识到左倾与右倾的双重危害。不仅如此,关键还在于他能够提出一套真正适合的方法和路径。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联想的柳传志曾经说联想的发展是“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这种说法与毛泽东“波浪式推进根据地建设”多么相似。
中国革命时期,鉴于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于是,毛泽东写了《实践论》,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同时,还有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段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工作着。于是,毛泽东又写了《矛盾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断发生的左倾与右倾现象,现在仍然不断地在营销领域发生着。难道这就是中国的常态?
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来说,清楚地了解跨国公司发展的历程、发展的环境和发展的原因比发展的结果更重要。同时,把跨国公司的发展放在国家的成功、行业的进步等宏观环境中观察也相当重要。
成功一定是属于时代的。跨国公司的成功有它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国的特定时代环境,一定会创造属于中国的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