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进看来,中国的服装史,除了沈从文那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近现代没有其他人做过。因为服装史是个美学概念,它反映在人的生活方式上,跟社会、经济、政治形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说过,品位是一种导向,引导人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所以说,服装历来是有所谓的族群和气质属性的。“你不要小看这一点,中央领导下乡慰问,到汶川地震现场的时候一定是穿茄克的,他们不可能穿西装系领带。只有当你深入了解服装的历史积淀和美学积淀的时候,你才会发现里面要挖掘的东西太多了,你会真正感受到服装其实是民族和文化积淀的一个写照。这几年我也一直沉浸在服装的这种感受里,我是想接着沈从文,把中国服装的历史沿革,跟它反映的中国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重新梳理它们,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成就。”
不仅如此,连进站在劲霸这个高地上,的确有自己很多的思考和探索。
茄克这个品类,在中国的流行跟普及,跟它的时尚化,是与中国儒家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人不是简单地吸收茄克这个品类,它反映的还是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是历史的本体、历史的实践、历史的积淀。
为什么要这么理解?连进解释说,因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其实是情本体,就是李泽厚说的情本体,李泽厚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美学。美是实践的积淀、历史的积淀,美是积淀而成的。这里反映了中国服装有它自己独特的积淀,比如中山装,它的每个细节都有中国文化的东西融入在里面,例如它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当服装变成一种历史积淀的时候,你会发现茄克作为一种外来东西它变得中国化了。这里面就反映了文化心理结构,就是儒家思想的包容和交融。
又比如佛教,它是土生土长的印度宗教,来到中国变成禅宗,所以中国文化能吸收这种服装,是有它的历史根源的。再回到茄克,尽管茄克这一品类源自时尚之都法国,但是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成长起来的中国茄克品牌企业,却更多地为茄克赋予了中国特色,让介于正装和便装之间的茄克,成为了一代实干、进取、创富、自强的中国人的精神外衣。这是一个不断包容演变的过程,与牛仔的历史有点相似。牛仔最早是淘金工人穿的,是很劳动、很本色的一种服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牛仔逐渐演成一个非常时尚的东西。
事实上,连进对茄克的领悟显得立体而又纵深。“我现在就是要把茄克的历史搞清楚,茄克是怎么来的,茄克为什么来?其实服装是很能体现出社会变迁带给人行为和思想层面的变化。”
他举例说,法国最早有一部法律叫《服装法典》,它跟中国封建社会是一样的,规定了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衣着打扮。所以服装其实反映了社会形态。在法国,茄克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的解放、人性的解放,它代表的是法国大革命的一种精神外衣。自巴黎公社运动开始,伴随着人性的解放,法国时装开始进入革命性的年代,走出宫廷迈向街头的实用时尚主义风潮,让茄克成为巴黎这个时尚之都崛起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支撑。
而当这股代表着变革、革命、创新的风潮跨过大洋,在美利坚涌动时,正好与美洲大陆的叛逆思潮迅速结合,经过鲍勃·迪伦、马龙·白兰度、杰克逊、猫王、艾伦·金斯堡、杰克·克鲁亚克等美国影星、歌星、“垮掉的一代”诗人及作家的引领,茄克开始向全世界大面积流行蔓延。茄克,尤其是当时最为流行的皮茄克,与牛仔裤、哈雷摩托车一起,为世界制造了最富革命性的时尚潮流。
直至20世纪80年代,当作为西方时尚潮流的代表性单品,茄克开始冲击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年轻一代。但与茄克在西方的发展路径不同的是,以劲霸、七匹狼(002029)等品牌为主的国内茄克企业,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成功地终结了茄克的单调,最终将茄克引向了一条更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将其打造成了务实而充满创富热情的中国人的精神外衣,成为中国休闲时尚的主流品类。
从茄克延伸出来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政治,连进侃侃而谈,他深入浅出,但当说到他对服装对茄克所寄托的情感,他深入了却无法浅出了,毕竟在他的领域,他饱含情怀,与之相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