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民认为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清楚,是无论如何也当不好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故一直将此问存于心中,偶有所感,必欣然而记述之。今著此文,亦不系统,但求可起抛砖引玉之效,引各路英豪共论,如有意旨,请君留言,先此为谢!
一、做人,首先指的是做好自己,即修身之意
曾子《大学》中含有三纲八目,其中第5目是“修身”。身之不修,岂能做事?家尚不可齐之,岂可外出接于他人,而达治国、平天下之境乎?
那么,如何修身呢?
曾子大《大学》中提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共四目。如果能做到此四者,则可称之为“内圣”。内圣者,可称之为心里富有,而不仅仅是财货有余。
海民认为:“仅仅财货有余,是件很令人痛苦的事情”
静思必可得之!君不见很多“富人”感叹,穷得就剩下钱了。
呵呵,古今中外,同此一理。
格物、致知二者,实乃为人立世之本“能”也。婴儿生下来会吃母奶,这是天生的,所以孩子们都是天才。作为成年人,假如你是木匠,却不知如何选木材、如何打线、如何开锯、如何下斧,那木匠这碗饭,您就别吃了。所以说格物致知,是人立世之本“能”也。而格物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她去体物,即让其实际经历、实践。
海民幼年时,曾见某漫画,年久不可索得,强为之名曰《新牛下田》。此画中有二人一牛,二人称之为A君B君,牛为“新”牛,即从未下田中干过农活的牛。画中大意如下:
B君抓住牛的尾巴,大声冲着执牛首的A君吼叫:“不会犁地,怎能下田?”
A君寸步不让,强行拖住牛的缰绳,满脸愠怒,冲B君嚷嚷:“不让下田,怎会犁田?”
……
所以,修身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格物,以求致知之效。格物有很多方法,以体物来得最为真切、厚实。但体物的成本有点高。
诚意、正心二目,海民将著博文其大意为“意不诚心不正者,做人有误,不可以接人,更不可成事长。
所以曾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汉朝董仲舒在与汉武帝的策论中共有四要,即法天、正始、教化、更化。其中“正始”即是指作为君王首先要搞好自己的修身问题。唐太宗李世民因得良臣魏征直言劝谏,也深知“正始”之妙。
身之不修,人没做好,岂能成事。格一物,得一技。得一技,若安于此一技,日学益之,则可保终生无忧,甚善。然人皆有贪欲,常人时常不安己之所有,而贪人之所有。贪生妄念,偶有小成,便忘乎所以,肆意妄为,岂有不衰败者乎?究其中缘由,未修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