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出现对立面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对立面的出现,原因很复杂,对这些原因过于追究没有什么意义。比弄清楚原因更有意义的,是把对立面消除掉。有的管理者对此不以为然:对立面的存在既然是正常的,就存在下去吧,无所谓嘛。这种鸵鸟式的做法很洒脱,但是未免存在凶险。
有病就要治疗,那就是把对立面消除掉。永远不要指望一两次谈话沟通就能摆平,也不能指望表达出善意就能摆平。消除对立面并不容易,其难点在于消除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需要思虑,需要谋划,需要稳健的行动。面对那些强悍的对立面,消除的过程,就是你同对立面之间进行一场博弈的过程。敢于和善于进行这样的博弈,应该是管理者的合理选择。这种博弈需要管理者进行大胆而细致的探索和实践,在这里不展开讨论。
树立仁德资本
树立仁德资本实际上就是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评价问题。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投资和收益的过程,投资就要有资本。我们的身上都有各式各样的资本,年龄的大小是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资本,健康是资本,个人的智力、时间和精力是资本,人脉关系也是资本我们在生活中安身立命,谋求发展、幸福和快乐,凭的就是这些资本。当然,除了这些资本,还有一种资本,就是别人对你的认可。这种资本与其他资本有个很大的区别,别的资本都存在于你自己的身上,你年轻、相貌好、勤奋、精力过人等等,但是,别人的认可这种资本却不在你的身上,而存在于别人的心里。你觉得自己有多好,那不是资本,是自我欣赏,只有别人认为你优秀,认为你是个令人信服、值得拥戴的上司,那才是资本。这就叫仁德资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每个人都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然也会凭着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来确定和表达自己的行为。因此,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不能没有仁德资本。一个仁德资本雄厚的管理者,甚至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有很多,放眼天下,样样具备者能有几人?然而随着管理岗位的变化,管理的领域和内容,专业与对象也会发生改变,怎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答案就是树立仁德资本。树立和积累自己的仁德资本,是管理者自我提升和管理进步的通天大道。
要树立仁德资本,首先要研究仁德资本是如何构成的,即下属对管理者的关注点。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出自己的答案。善良、正义、重视集体荣誉、公正、重视他人感受、处理好人情世故等,这些都是仁德资本的构成要素。 其次,在研究并了解仁德资本构成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探索树立仁德资本的手段。或许有人会认为:把仁德资本这么高尚的东西同手段联系起来,觉得别扭。管理者的工作,是“道”和“术”高度统一、有机结合的工作,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向来是重论道,而轻论术,这一点很不适合企业管理。此外,我们树立、积累仁德资本,有个效率问题,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因此,树立和积累仁德资本的手段,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领域,需要管理者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
与下属保持适当距离
有不少管理者喜欢同自己的下属保持很密切的关系,这本来是好事,但是需要注意把握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彼此对对方的要求就越高,一旦要求高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做不到,对方也会做不到。做不到,就会形成伤害,这时,你反而得不到属下的拥戴了。
那么,与属下之间的距离该怎么把握?这是无法度量、不好把握的。我总结了两大底线与大家分享,只要不要突破这两大底线,你与部下之间的距离就是合适的。
第一条底线:不占下属一分便宜。管理者同属下之间不可能不发生经济往来,一起餐饮消费,到员工家里坐坐,烟酒不分家,都是免不了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类情况下我们不能占部下一分便宜,员工往往希望你不分你我,但是管理者不能这样,经济上不占下属一分便宜,其他的便宜也同样不能占。
第二条底线:控制好倾诉的欲望。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作为管理者也一样,有了高兴的事情,有了烦恼、郁闷,也需要向人倾诉,把快乐加倍,把痛苦减半。管理者可以向家人、朋友、上级倾诉,唯独下属不可以。一旦你进行这样的倾诉,你同属下之间的距离就太近了。从我们成为管理者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要有思想准备。什么准备?“高处不胜寒”,这个“寒”指的就是孤独,管理职务越高,可倾诉的对象就越少,就越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