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高价格横行市场亟待规范
“买满送”、“买满返券”等纯粹打折优惠形式一直是全国各大百货商场一贯吸引客流的手段。在给商场带来丰富客流量的同时,大力度的折扣活动也为品牌形象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为了规范企业价格行为,今年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始联合发起“推进明码实价”活动。
“买的不如卖的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司司长许昆林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不具有议价能力,有时消费者以为得了便宜,实际上没有哪个商家会做赔本买卖,消费者在这种讨价还价中永远占不到便宜。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有些商场确实存在利用促销活动和消费者玩数字游戏的现象。例如明着买100减30,但是却把商品价格设定在差几块钱达到整百,比如195元、399元等,这样一来没有满百的部分其实并没有享受折扣。每次活动过后商场都会做一个测算,包括此次活动销售额和销售量达到多少,优惠部分占到多大比例等,实际测算结果可能远没有达到商场对外宣传的打折力度。
要让价格回归诚信已成为越来越多百货商场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放开不等于价格放任自流。目前很多商家习以为常的不标真实销售价格的行为本身涉嫌对消费者误导和欺诈,一些不加节制、愈演愈烈的促销活动扰乱了价格市场秩序。不健康的竞争环境同样会使一些以质论价的优良商家受到伤害,而中国消费者潜意识里往往有种“一分钱一分货”的想法,这场混乱的市场博弈最后的结果只有不良商家才会赢得更多利益,不良商家一旦得到好处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好商家向不良商家方面靠拢。挑战了公平诚信的商业伦理之后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国家“明码标价”的规定中“明码”的本质含义是要求价格公开透明,“明码标价”规定中“标价”的本质含义是要求经营者根据成本、合理利润以及市场供求状况标出不“注水”的真实交易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