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任三个月,其手下销售代表小李,被客户投诉贪污返利,审计部去查,果真如此,返利单据上面还有吴经理的签名。这件事,惹得张总大为光火光火,便亲自到销售部质问此事。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当经理的,”张总对吴为说,“你手下的销售代表,竟然胆敢贪污客户的返利,这么长时间了,你居然不知道?要等到客户投诉到我这里才知道,唉!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管理的。”
“我也刚知道此事,”吴经理辩解道,“按照公司流程,小李是把返利单报到我的助理那里,她审一下,整理好,给我签字,我的工作也多,没能仔细审核。”
“就那么简单吗?你的工作比我多吗?”张总怀疑地看着吴为。
吴经理无奈地说道:“是我工作的疏忽,回头我会和助理商量改进工作流程,并要求公司处理她,也请处理我。”
“处理助理能补回公司的损失吗?这件事应该负全责的是你!”张总对于吴经理这种模糊的态度很气愤。
“是这样的,”吴经理继续辩解道,“张总,你也知道我刚来,销售部很多关系还没有理顺,我现在助理很能干,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但她和我的关系,我感觉总存在问题,没有理得很顺,甚至有时,我要顺着她的意思来签署一些文件。毕竟我是新来的,要有适应的阶段,我保证今后,这样的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了,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本来我过来,是来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因,并不是要处理你的,”张总说道,“不过现在得考虑一下了,你的能力问题了。”
以上的案例在企业内部管理中是屡见不鲜的;吴为新到任仅三个月的时间;在工作中出现偏差也是有情可原的。但问题就出现在吴为这个案例中的处理方式的不当而引起老板对其能力的怀疑。在本案例中,吴为又哪些不当言辞呢?
1.面对老板的责问,不懂得首先认错;不辨别缘由,勇于承担。
吴为虽是新到任的营销部经理,但这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理由。吴为作为营销部门的领导,其部门发生的一切问题,自认首先是他领导的责任。反过来未必成立,营销部门取得的业绩未必就他经理的功劳。作为企业的中层领导,在更多的时候就是过错的替罪羊;
他是企业高层领导与基础员工之间关系的缓冲器。吴为自以为企业高薪聘请的人才;恰恰忘记了之间应承担的责任。
吴总上门指责,未必就是要处罚他;过多是为了平息心中的怒火。因此吴为面对老板的指责,第一时间是承担之间的过错,而不是找理由推卸或者给自己找个垫背的。一个把责任推卸给下属的领导,往往是很难获得下属的认同和尊重的。
同样反过来讲,先将责任主动承担过来,然后再与下属共同探讨问题发生的根源;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予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