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西方管理学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经常走样,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实社会的冲击,中国的管理者很难严格制定并执行规则和流程,很多事情总是理不顺,也做不到“理”直气壮,所以,管理起来就有心无力。再者,“管”字下面一个官,老祖宗造字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咱们那点私心,管理者大小都是个官儿!因此很多管理者都是以官自居,争位置,争地盘,争权利,争着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这时候“管理”的顺序就变成先“管”后“理”,先把人管起来再说,事情理不理得顺暂不考虑,人管得到的地方才去理,人管不到的地方就不理,甚至管人而不理事的现象也司空见惯,如此管理具有很强的人治色彩。
抛开西方管理学的定义,从老祖宗那里再刨根问底,其实古汉语中,“管”字本义是指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理”字本义是加工雕琢玉石。东汉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打个形象的比喻,“管”就好比吹笛子,除了动嘴,手指的功能也很重要,哪个孔要摁住,哪个孔要放开,需要讲究规则,要协调好才能吹出动人旋律。而“理”就如雕琢玉器,每块玉都有不同的纹理,要采取正确的剖析之法才能雕琢成器。
吹笛子,雕玉器,看似简单的两个行为动作蕴涵了“管理”一词朴素而丰富的哲学逻辑。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解,我认为管理的真相就是:管事育人。管理者对待事物要严格遵守规则进行管控,但对人则不能用管控之道,而要因人而异,循理剖析,尊重个性,以人为本。
一般而言,东方人注重“管”,而西方人注重“理”,这符合东西文化的特征。中国人的权力意识和官本位思想传承了几千年,今天很多中国企业管理者仍注重管人,因为管人相对管事简单直接,容易控制局面,形成个人权威,与己有利;而管事相比管人劳心费力,育人则更费心思,与己无利。而真正懂管理的人应提倡“管”和“理”同等重要,没有先后之分,缺一不可。管是立足点,是基础;理是出发点,是最终目标。管理者不仅要会管,更要会理;既要管控好事物,也要发掘和培养人才,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遵循“玉”之纹理,采取正确的剖析之法,否则,不仅不能治玉,反有可能废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