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下属常将好老板看成“坏老板”
下属非常容易对老板产生误解,将一个好老板看作坏老板。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下属常过早给新老板贴上坏标签
往往新老板一到来,就会被贴上坏标签,因为下属对新老板如何对待自己十分敏感,这使他们常给新老板贴上坏标签。一些下属认为自己是前任老板的弃儿,他们觉得自己从没得到信任,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前任老板,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创伤。于是,当新老板到任时,这些下属就害怕受到与先前同样的对待,变得非常警觉,此时任何蛛丝马迹都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相反,上一任老板的“宠儿”们由于曾受到溺爱,缺点从没被指出过,对不好的反馈极度排斥。一旦新老板对自己稍有微词,他们就可能会认为对方挑剔或偏心。
不仅如此,这还和前任老板名誉的影响有关。在我接触的一个公司里,三年中走马灯地频频更换了一些不称职的老板,新老板已是第四个老板。团队成员不愿屡屡失望,新老板来接任时已被贴上了“死人上路”的标签。另一种情况,下属会将新老板与口碑极佳的上一任比较。在前任的光环下,新老板的形象会黯然失色,这时,在下属心目中,优秀的新老板可能已变成了“无能之辈”。
前任老板离任背景也可能是这种坏标签的诱因。前任老板的离任越突然,下属的反应就会越激烈,尤其是在某些下属已将离任老板视为导师、朋友的情况下。此时,许多下属会愤怒、悲伤、背叛或者焦虑。受这些不良情绪驱使,他们会不自觉地收集新老板的负面信息,最终产生对新老板的不良印象。
最后,新老板之前名誉也影响到下属对新老板的印象。新老板到来之前,下属就已开始利用各种渠道打探他的信息,他先前的名誉早已占据了下属的心智。新来者们一旦有一些坏名声,问题就麻烦了。卡洛斯。戈恩还没有来到日产汽车公司时,就已被称为“成本杀手”,约翰。马克一开始在瑞士信贷集团工作,就被称为“裁员切刀”。
另一方面,下属常会误解老板的行为
下属常会误解老板的行为,从而产生对老板的偏见,新老板和现任老板都会遇到这种窘境。因为下属为了保护自己,会对新老板的举动过于警惕,这使他们往往夸大新老板的一些小疏忽,他们或是认为新老板有意而为之,或是直接将疏忽升格到新老板品质的问题。当一个新老板到来时,一些下属担心自己的处境,警惕的他们会密切关注新老板的言行:包括老板的立场、与同事的往来、他在哪些人身上花费时间、他的能力表现等。此时此刻,他们对老板的言行会特别敏感。
于是,他们往往会抓住老板的一些常见疏忽,例如老板没有采纳建议或谈及项目成功时忘记表扬每个项目成员,他们或是凭借这些疏忽全盘否定老板,将其视为“冒牌货”、“顽固者”或“笑料”等等;或是通过这些疏忽盲目揣摩新老板的意图。渐渐地,敏感的下属们陷入了这些思维框框中,而忽视了造成这些疏忽的其他原因。例如当新老板的决策对一些下属不利时,这些下属会觉得老板有意这么做,或是在暗示什么,而没有想到新老板时间和精力不足,对情况不了解等因素。而作为新老板的一方,有时,肩负变革使命的新老板急于实现他们的目标,会急躁地开展一些行动,这也会引起下属的误解。新老板往往有强烈的变革愿望,这会冲淡了他们的理智,使得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下属都已认识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们的变革就会变得急躁,冒进,脱离了下属的心理节奏。这样,新老板们很快就会被下属贴上“一介莽夫”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