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渠道商圈 » 创业故事 » 正文

创新工场:“豌豆”们的幸福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5 12:59:38    来源: 《商务周刊》    评论:0
这位前Google公关经理如今的角色是豌豆实验室的运营及商务总监,人称“豌豆大管家”,又曰“崔阿姨”。黄超则是王俊煜从奥美公关“挖”过来的大眼睛美女,配合崔瑾做市场推广和商务拓展,同时也是豌豆实验室的新闻发言人,人称“豌豆黄”。

    在PR行当里,黄超多少算个“另类”。虽然是专业学公关出身,但她自称是个科学青年,“让我编点程也是可以的”。在奥美工作的3年,她的主要客户也是IBM这样的IT公司。她对街旁、果壳等近些年出现的新兴互联网创业团队有天然的亲近,很早就成为这些创业团队的朋友,会在业余组织创业团队沙龙,以及帮他们撰写文章。

    在黄超的身边,不乏在奥美这样的大公关公司工作几年然后跳到一个大公司(甲方)去过“清闲”日子的同行,这是很多公关从业人员、甚至媒体人员倾向选择的发展路径。崔瑾之前在Google的职位正是这种衡量标准下的“美差”,但如黄超所言,“‘钱多活少’并不一定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做正确的事,做好产品

    从战略上讲,创新工场有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社交游戏四大投资领域。早期的豌豆荚项目是着眼于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在平台选择上基于Android。虽然2009年底Android在国内的用户才不过100万,但参与早期“头脑风暴”的冯峰解释说,Android是开放的平台,iPhone是一个已经成熟的市场,Symbian又已经停滞不前,“我们肯定选择一个更新的也是有希望的市场”。

    豌豆荚项目的初衷是在Android平台上打造一个类似iTunes的简单好用的客户端软件。2009年底王俊煜参与豌豆荚项目时,他的主要任务是要对这个产品予以更明确的定位。早期的Android用户是对新技术比较敏感又有探索精神的人,如果问这些用户的需求,很可能就是要好用的刷机工具等一些比较“极客”的想法。“我们希望做的是一个大众的产品。如果明天Android有1亿用户的话,这些用户都能用得上,而不是服务早期非常喜欢去折腾手机的那批用户。我们是为了让用户不折腾。”

    豌豆荚从idea变成一个产品雏形,团队花了3个月时间,回头看,王俊煜认为这个时间还可以更短。他觉得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砍自己的idea”。为了让产品显得更有商业前景,创业者容易把产品框架搭得过于庞大,这样会让实现的时间变得很长,而外部环境变化却是很快的。诸如“要不要跨平台,是不是自己做个应用市场,以及通讯录做得好要不要做社交,备份功能强大做不做云服务”这些看起来比较诱人的点子,最终都被砍掉了,“因为这些不是目前的核心诉求”。“简单好用”,如今已经成为豌豆荚的第一产品原则。

    2010年4月10日豌豆荚推出了第一个小规模公测版(0.6版本),露出个小头。黄超记得李开复当时对他们讲,“创新工场(当时)一共有70位员工,等有71个人安装,我们就知道真的有用户了。”发布当天,丁吉昌一直在数据后台盯着豌豆荚用户的增长情况,产品发布4个小时内已经有72位用户,当天晚上12点前达到100个用户……接着是马不停蹄的三次版本升级。8月7日,豌豆荚1.0版本正式上线,李开复在自己的微博上也做了介绍,豌豆荚成为创新工场第一个曝光的项目。黄超说,豌豆荚之所以比其他项目跑得快,是因为豌豆实验室1985年出生属牛的最多,一股蛮劲往前冲,第一个冲到了用户面前。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8228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