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细碎的事物可能无关核心竞争力,但有创新工场服务平台解决这些事情,创业团队就可以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产品开发上,对于早期创业团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
与此同时,创新工场还有很多可资利用的独特资源,这些资源很大程度上建基于创始人李开复在业界的影响力。早先就有媒体报道过李开复亲自上阵帮创业团队“拉人”,帮他们争取厂商合作。
作为微博活跃用户,李开复也会通过发布和转发,时不时将豌豆荚的消息推送到他的数百万粉丝眼前。其中一些重要的官方消息,诸如1.0版本正式上线(第一个曝光),从创新工场毕业等重要信息更会引来媒体的后续报道。
王俊煜曾在微博里写到,“开复的转发是我增长粉丝的主要源泉”,“豌豆荚”工程师里以才情“著称”的郑焕德,有一回心血来潮,用自己喜欢的乐队五月天的11首歌名创作了一首歌,发到微博上,很快被李开复转发,还被戏称为创新工场“招聘曲”。
创新工场还经常会请业界大牛或有经验的创业者来做讲座和交流,王俊煜喜欢听那些“创业失败的故事”,觉得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用。他记得有位草根创业者讲述其自身经历验证的“失败不是因为功能做得太少,而是太多”,就对他有比较大的启发。还有一次UCWeb的CEO俞永福讲到他的公司有一段时间比较商业主导,为了多挣些钱自己养活自己(而不是依赖VC),接了很多厂商的单子,后来发现其实因此错失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就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市场。这些多少都被他下意识的吸收,其影响也都可以从豌豆荚的产品和公司理念中看得到。
更深远的影响存在于那些不易被察觉的价值观层面。创新工场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汪华被王俊煜看作直接的创业导师,从汪的身上,他学到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你要做一个大的东西,还是做一个养活自己就可以的东西,这个境界应该是不一样的。”王俊煜讲到,他和整个团队都希望豌豆实验室能成为一个做出规模很大、服务广阔用户产品的公司,而不是他们几个人挣点小钱的地方,“这方面我们会看的更长远一点”。
自去年9月,豌豆荚已经开始为剥离孵化平台做准备。今年1月14日,豌豆实验室正式搬入他们在一栋居民楼里租赁的一套办公室,门牌号碰巧是二进制数1001,墙面刷成清新的豌豆绿,专门辟出来的一间活动室+卧室,放着一张桌式足球台,工程师们依然会在午饭后聚众玩“21点”来决定由谁洗碗。
随着团队不断扩大,为了保证公司依然顺利高效的运转,豌豆实验室也开始尝试建立一些规章和流程,但这些规章是由全体成员头脑风暴和民主投票形成,而且“永远不会规定几点钟必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