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本人对此嗤之以鼻,他说,相信依靠公关战就能打赢对手的人绝对是个白痴。他高调地到处鼓吹微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并反复强调创新才是一个企业的制胜之道。事实上,周鸿祎过去10多年来历经“三大战役”,其背后的根源正是其在产品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以及对同行既有路线的颠覆。而这一点,在过去10年几乎被外界忽视。
第一次战役:泛安全之战
对象:CNNIC、百度、雅虎中国
周鸿祎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打响第一场战役,不但让他一举成名,更让他背上“流氓软件之父”的恶名。这一切,都源自那个特定网络时代的特定产品——3721中文上网服务。
1998年以前,中国互联网进入第一次快速发展期,第一代网民上网冲浪的需求异常强烈,但慢腾腾的网速和复杂难记的英文网址,让网民们只能经常“兴奋并骂娘着”。当时正在北大方正打工的周鸿祎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并试图说服领导开发相应的产品。此前,他着手开发了中国第一套免费的电子邮箱系统——方正飞扬电子邮件系统,在公司内部颇受器重。但这一次的产品设想并未获得领导的认可。
1998年10月,抱着实现“让中国人用母语上网”的梦想,周鸿祎离开工作3年的北大方正,着手创办3721网站,并在同年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网络实名的本质,实际上是在英文域名的体系下,构建一套中文寻址系统,专为中国人上网服务。
由于定位准确,产品管用,加上强悍的市场合作与推广手段,网络实名所向披靡,并以插件形式快速安装到千千万万用户的电脑中。两年后,3721大获成功,中文上网插件一度覆盖9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量超过8000万人次。2001年,3721率先在互联网行业宣布盈利。到2002年,3721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毛利6000万元,成为当时国内互联网行业一颗耀眼的明星。而当时,经营艰难的马化腾曾险些把QQ软件以60万元卖给别人。
周鸿祎手里的“金蛋”很快引起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任毛伟的注意。负责管理维护中国互联网地址系统的CNNIC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经常发布互联网权威统计信息,圈里没人敢得罪半分。2001年5月,经营了近3年的3721网络实名开始收费,此举触犯了CNNIC的核心利益。原因是中文上网服务正是CNNIC也想干的买卖。
2001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毛伟以“合作”为名试图“招安”周鸿祎,可开出的合作条件却让周“傻了眼”:包括技术、注册系统、解析以及源代码都必须交出,并且运营费用都由3721出,周鸿祎只拿到5年特许经营权,还要“贡献”一大部分利润,3721俨然成了干活的总代理。周鸿祎显然心有不甘。此后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心存狐疑的周鸿祎调查发现,CNNIC不过是“连个公章都没有”的非官非商机构,他恍然大悟,决定放弃谈判。
2001年8月,未获3721支持的CNNIC干脆另起炉灶,推出了类似的通用网址标准,企图替代3721的网络实名业务。程序员出身的周鸿祎没有背景和后台,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要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手段来抵御CNNIC的进攻,他让软件的卸载程序变得十分复杂,以防止CNNIC强行在用户电脑中删除3721。接下来,双方唇枪舌剑,争论不休,最后闹到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前身),部里还专门召开了听证会,后也不了了之。
2003年,互联网行业遭遇寒冬,作为3721主要竞争对手的百度此时已羽翼丰满。随着网页搜索引擎技术的成熟,当年百度流量骤增7倍,李彦宏取代3721登上中国搜索引擎公司的头把交椅。后起之秀攻城略地的势头让周鸿祎倍感压力,他也很想把网页搜索做起来,“正好碰上雅虎,结果当了小白鼠”。
雅虎开出的条件让周鸿祎怦然心动,这家美国公司答应为他提供与谷歌相匹敌的搜索技术。周鸿祎心想,如果能坐拥雅虎的资金、品牌和技术,再加上自己的渠道、客户端和运作能力,不仅可以灭了百度,甚至还能顺带把谷歌给灭了。
2003年11月,雅虎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香港3721股权;2004年3月,周鸿祎出任雅虎中国总裁。对于雅虎开出的收购价格,周鸿祎觉得很满意。双方签订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协议约定:雅虎先行支付一半资金给周鸿祎,其他资金则看他能否完成盈利指标。这个对赌协议为后来双方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虽然从创业者变成了职业经理人,但周鸿祎似乎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打工仔。在雅虎中国的日子里,他像创业者一样,不断寻找新的机会。那时的雅虎中国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虽已入华5载,但美国人一直碌碌无为。“不能说我没有虚荣心,如果别人都做不好雅虎中国,我能做好,那证明我能力很强。”周鸿祎说出了自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