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种主义或革命,只要最终以对抗性的形式决出胜负,那么,力量原则就是首要原则。然而,从参加革命开始,毛泽东自始自终都是弱者,总是在以弱胜强。当毛泽东的以弱胜强成为一种规律或必然时,我就非常关注这种规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一个组织的力量,与这个组织的规模(人数)和组织所拥有武装(武器、技术等)当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的组织方式。
在管理的五个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中,计划、指挥、协调可以说是人的本能,中国人基本上是无师自通。中国人最忽视,或者说最无法把握的是组织和控制。
把握了组织和控制的精髓,就很容易成就大企业。
孙中山倡导革命有年,并且发动多次起义,但国民党一直非常松散,是个有主义无组织的政党。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曾经讲:“我们以共产党的资格出席国民党的代表大会,也就是所谓的‘跨党分子’,是国民党员,同时也是共产党员。当时各省的国民党,都是我们帮助组织的。那个时候,我们不动手了不行,因为国民党不懂得组织国民党,致力于国民革命39年,就是不开代表大会。我们加入国民党后,1924年才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由我们起草,许多事情由我们帮他办好。”
毛泽东受到孙中山关注和赏识,就是利益于国民党第一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的组织能力。因此,在国民党内名不见经传的毛泽东,竟然得到孙中山的亲自提名,当选国民党第一届候补执行委员。
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毛泽东作为国民党候补执行委员,被派到上海执行部工作,领导国民党在上海地区的改组工作。毛泽东到上海的第一天,就提出国民党重新登记的工作,否则,就有承认其党员资格。当时,国民党元老谢持非常不满,指着毛泽东的鼻子说:“你这个毛头小伙子算什么?我谢某从同盟会就追随孙总理进行革命,那时候你不知在哪个角落呢?现在竟然让我重新填表,审查我?我就是不干,不填表,不登记,看你能把我怎样?”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级基层组织就是毛泽东建立的。随着,基层组织进一步向下延伸,建立湘区委员会,然后在长沙、安源、衡阳等学校、工厂建立基层组织。
毛泽东在中共三大后曾任组织部长。当时的组织部长与现在的组织部长不同,是把工人和党员组织起来。
中共的早期领导人,多数人有理论,有宣传鼓动能力,但唯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有极强的组织能力。所以,在有组织的对抗中,他们成为最后的领袖也就不奇怪了。
共产党早期组织过一些起义,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这种起义最终归于失败。如果毛泽东没有成为最后有胜利者,秋收起义可能在历史上不值一提。但是,秋收起义后的“三湾改编”却是中共历史上的分水岭。
“三湾改编”把秋收起义时的四个团改编为一个团,这就是毛泽东上井冈山时的兵马。但是,这支部队的力量却不能以人数来衡量,因为“三湾改编”确定了“支部设到连队”这个独特的组织方式。这个组织方式使得共产党的军队特别有战斗力。即便是现在,中国仍然社会动员能力最强的国家。尽管我们对这个组织低效、腐败等产品是有诸多抱怨,但只要遇到紧急情况,它仍然是最高效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