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国内免费供求贸易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业学院 » 正文

三十年我国职业理念的十大变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07 12:11:53    来源:才富    评论:0
一部分有价值、有能力、有领军作用的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成功道路,中国的工资制度由封闭了几十年的高度集权统一体制开始解冻,用人自主权、薪资制定自主权、考核权逐步下放到用人单位,中国的分配制度从“大锅饭”开始转向“分灶吃饭”,按劳取酬,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经济组织和个人开始越来越清醒认识到,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价值就能转换成社会价格和薪资体现,由于分配制度的逐步多元化、市场化、科学化,经济组织根据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把人分成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开始重新界定不同层级、不同职位、不同责任的薪资结构和薪资体系。打破分配上“大锅饭”的分配体制,真正意义上起到了激活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催生高素质群体快速成长的新体制。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不养懒人、激励庸人、奖励能人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人的职业能力提升由阶段性培训转为终身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能力是以师傅代徒弟的方式运行的,以出徒为标志。这样一种职业能力的提升带有阶段性、狭隘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组织由单一国有体制转为多种经济体制共存,加之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设备的大量涌入,使我国职业人能力提升由过去单一的师徒关系,转变为多元化、社会化、区域化。九十年代初期,职业人由于受发达国家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影响,逐步开始意识到职业能力的局限性和狭窄性,人们开始规划自己的年度职业提升计划和终身职业能力提升计划,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开始利用社会培训资源、网络培训手段、业余时间学习等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职业人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到2008年,用在职业能力提升的费用,个人由总支出的2%提升到10%,组织由0提升到5%,这一数字还有继续提升和快速发展的势头。理念的转变,带给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职业在快速发展中,个人的职业寿命长短与自己的职业能力关联最大,越来越多的人把提升自己职业能力作为终身的主题。

    人的职业变化由组织分配转为双向选择

    改革开放之后,人力资本投资由国家开始转向个人,学什么专业、到哪个城市读书、参加什么样的职业培训班由过去组织说了算转为个人行为,人们选择工作由单一选择、被动选择,转为双向选择、协商就业。我国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求职择业的双向选择已经成为就业的基本模式,大学毕业后不包分配的政策出台后,进一步推动了双选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接近二十年的求职择业体制的实践证明:双向选择极大的调动了劳方与资方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增强了两个主体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带来的积极效应有三个方面:第一,就业依靠和依赖政府,转为找市场、找机遇;第二,激发了两个主体的博弈能力和战略观念,从社会层面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增加了必须学习、必须思考、必须提升的客观环境;第三,双选提高了人才使用率和人才效益。

    双向选择带来了中国就业人口的区域大流动,凸显了中国人口红利拉动经济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大中城市由于双选体制带来的职业人流动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流动人口660万人,平均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外来人口。

    人的职业考核由模糊评议到量化证据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上班像休息,休息像上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关键词: 职业理念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news.shangjiaku.cn/show-11197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冀ICP备10017211号-20

冀ICP备2022001573号-1